|
|
|
|
|
我国陶器出现在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之初,据目前考古资料最早达上万年之久。制作陶器的原料是粘土,烧成温度一般800℃。陶器的种类很多,主要有泥质红陶、灰陶、黑陶、硬陶以及特殊工艺的蛋壳陶、彩陶、釉陶等,还有加砂陶炊噐等。 收藏界流行“陶噐藏高古,瓷噐收老窑”的说法。苏州东吴博物馆收藏的古陶噐,起自史前七千年河姆渡文化,下至宋代。贵重文物如河姆渡文化的兽形三足陶壶,即是实用噐又是一件精湛工艺品。彩陶是黄河流域新石噐时代文化的艺术明珠。几何印纹硬陶是我国长江下游吴越民族独树一帜的陶噐亮点。汉代的低温铅釉陶和青釉硬陶噐,在陶瓷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。汉代黑陶彩绘天祿、说唱俑及彩绘俑,唐代人首鸭形俑,宋代青釉亭台楼阁堆塑谷仓罐,刻有铭文,弥足珍贵,实属不可多得。
|
|
|
共 3 条 第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
尾页 转到:
|
|
|
|